佛教资讯 >>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佛教资讯 > 正文

赖永海:佛教教育下一个突破口是创办大学

更新时间:2010-09-16 10:02:14点击次数:5444次

南京大学哲学教授赖永海(图片来源:资料图片)

  编者按:新中国建立之后,中国佛教界十分重视佛教人才的培养,赵朴初老居士曾有“要振兴中国佛教,第一是人才,第二是人才,第三还是人才”的说法,在这一理念的主导下,佛教教育有长足的发展,各地佛学院达数十所之多,培养了一大批佛教人才,对于推动新中国佛教的发展功不可没。2010年9月9日,首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在香港隆重开幕。南京大学哲学教授赖永海在论坛发表题为《百年僧教育与创办佛教大学》的演讲。以下为演讲摘要:

  僧教育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,其起源可追溯到清末民初。在当时的“庙产兴学”风潮中,佛教界经过艰苦抗争,清廷允许寺院以自有寺产兴办学堂。之后各省相继成立僧教育会,其中尤以江苏省僧教育会组织较为健全,其所办僧师范学堂,颇有成绩。杨仁山居士于光绪三十三年就金陵刻经处设立“祇洹精舍”与“佛学研究会”,尤对民初佛教院校之创办和佛教教育之发展有示范推动作用。其后,月霞在上海创华严大学,谛闲于宁波设观宗学社。民国十年后,杨文会门下欧阳竟无和释太虚二人,分别在南京和武昌成立支那内学院与武昌佛学院,形成遥相呼应之势,成为我国近代佛教教育史上的“双璧”,对当时佛教教育和佛学研究具有启发和引领作用。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,全国创办了数十所佛学院,其中以闽南佛学院、柏林教理院、汉藏教理院和焦山佛学院较具规模和影响力。此时期的各种佛教学院,对于当时佛教人才的培养乃至推动该时代佛教的复兴和发展,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  新中国佛教教育另一个重要方面军,是高等学校的佛学研究和佛教人才培养。近十几年来,北京大学、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复旦大学等高校所举办的以出家众为对象的各种培训班、研究生班达数十个之多,也培养了不少穿袈裟的硕、博士。以南京大学为例,近十几年来所培养的以佛学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近百名,在杨钊先生的大力支持下,举办了四期中青年佛学骨干研究生班,就读人数近四百人;招收了三期大专班,现已有30多位出家众获得了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。

  中国佛教教育下一个突破口,当是创办佛教大学,真诚希望四方大德、社会各界为实现中国佛教教育这一历史性的跨越而共同努力!

(编辑:保定佛教资讯网)
寺院简介更多

本会定名为保定市佛教协会。英文译名:TheBuddhist  Association of Baoding。英文缩写:BABD

本会成立于1995年5月,至今已历七届,现任会长真广法师。

本会业务主管单位为保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,登记机关为保定...

冀ICP备2025118860号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1007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冀(2023)0000069
技术支持:航程云